自《清平乐》上线之后,观众就对这部剧的角色争议不断,长达30集的纠缠里贡献了不少的戏剧情节,略显拖沓。而现在剧情过半,成色清晰,期待的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剧情上,主线缺失强情节与戏剧性,主次难分,多线故事叙事七零八落,缺乏情节张力。在它身上折射了古装历史剧面对当前市场和观众审美需求的种种纠结。形散神聚的结构安排、大量文言诗句的引入和人物之间的思想对话造成的疏离感,也给观众的理解和共情带来一定的困难,以及人物弧度不够完美。导致观众对《清平乐》的评价在不同观众群中存在着明显的分裂。有的观众能够获得深度共鸣的情节,有的观众却因主线情节的距离而难以体会到其中的含义。

现代观念的注入与古装历史剧价值表达的彷徨。《清平乐》与其他帝王题材的历史剧相比,更体现了去传奇性叙事安排。历史中的宋宗仁生前存在感是非常低的,而他的那些臣子的星光在历史的长河中耀眼闪烁,他拥有的只不过是一个“仁”,在天下人的注视之下,要克制一切的情和欲,如此的人设让观众难以理解。

另外,《清平乐》中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弱化了帝王和后妃之间的各种暗黑,但铺设了比较细腻充分的情感逻辑。比如,对宋宗仁而言,从小被大娘娘的压抑与人君的角色定位,导致与曹皇后、张贵妃、苗娘子三人情感关系的分野,也形成了宋宗仁自身的情感分裂。虽然没有成为故事的主线,但也不失情感的表达。

总体来看,《清平乐》这部剧情感戏还是非常到位的,只是情节主次表达,让观众难以分清。你觉得《清平乐》这部剧如何?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qyangluo